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發現,大腦神經元的線粒體能控制餐后血糖高峰的水平。
一般認為血糖水平主要是由胰島素、肝臟和肌肉來控制。然而,耶魯大學的研究者發表在《細胞》雜志的最新研究發現,某些神經元線粒體在全身血糖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個新發現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2型糖尿病是如何發展的。
這項研究最初的目的在于探索大腦神經元如何適應血糖“尖峰”。但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不僅神經元線粒體可以“感受”體內血糖水平,而且這些線粒體的適應性變化在血糖調節中起到關鍵作用。為了檢驗這種觀點,研究團隊用基因工程培育了數種小鼠模型,讓這些小鼠腦部負責感受血糖變化的神經元中的解偶聯蛋白2(UCP2,一種線粒體蛋白)不表達或以不同水平表達。
“我們發現當體內血糖升高,大腦中一部分神經元的線粒體會迅速改變它們的形狀和功能,”本文的主要作者,產科、婦科和生殖科學、神經學和比較醫學學院的教授Sabrina Diano說。
Diano說,令研究團隊感到驚訝的不是這些對血糖響應而做出的改變,而是這一小部分腦細胞常規性的精細調節可通過影響外周組織對體內血糖水平的調節?!斑@項發現意味著該機制可能是代謝疾病如2型糖尿病產生的關鍵因素?;加羞@種疾病的人無法降低餐后血糖水平。”Diano說。她同時也是生殖神經學組的主任和耶魯大學醫學院綜合細胞信號和代謝神經生物學計劃的成員。
Diano和她的團隊之后的研究將主要集中于評估大腦的這種線粒體機制的改變是否與2型糖尿病的產生與發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