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得花點力氣才能做完,”入殮師Holly Williams說道,她舉起John的手臂,輕柔地彎曲他的手指、肘部和手腕,“尸體越新鮮我就越好操作。”
Williams柔和的聲音、無憂無慮的態度給她的工作性質打了掩護。她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北部的一家家庭殯儀館長大,現在就留在那里工作。她從小時候起就幾乎每天接觸尸體,處理尸體。她現在28歲,估計自己已經接手了約1 000具尸體。
她的工作包括從達拉斯-沃思堡地區收集剛剛離世的人的尸體,并為他們的葬禮做準備。
“我們接手的大多數人都死在養老院,”Williams表示,“但是有時候會收到死于槍傷或者交通事故的人。也會有人打電話讓我們去收拾消失幾天或者幾周后才被發現、獨自死去的人的尸體,這些尸體可能已經開始腐爛,這讓我的工作變得更困難?!?/p>
John去世4小時后被送入了殯儀館。他活著的大部分時候都相當健康。他在德州油田工作了一輩子,這個工作讓他體力充沛、體型健美。他幾十年前就戒了煙,飲酒也比較適度。在某個一月的寒冷早晨,他突然在家中遭遇了嚴重的心肌梗死(似乎是某種未知的并發癥誘發的),倒在地上后幾乎立刻就死了。去世時他只有57歲。
現在,John躺在Williams的金屬操作臺上,尸體被包在白色的亞麻床單里,摸起來冰冷僵硬。他的皮膚略帶紫灰色,這是尸體腐爛的早期征兆。
自體消化
正在腐爛的尸體遠沒有“死去”,而是充滿生機。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把腐爛的尸體看作一個巨大復雜的生態系統的起點,這個生態系統在生命體死亡之后迅速出現,在尸體分解的過程中繁榮興旺。
尸體的分解始于死亡后的幾分鐘,第一個過程叫做自溶,或稱自體消化。當心臟停止跳動時,細胞就開始缺氧。細胞內開始聚集化學反應的毒性副產物,細胞的酸性開始增加。酶開始消化細胞膜,并隨著細胞的破碎而逸出。這個過程通常從肝臟和大腦開始,因為肝臟富含酶,而大腦中含有大量水分。
最終,所有其他組織和器官都會以這種方式分解。在重力的幫助下,損壞的血細胞開始從破裂的血管中溢出,沉積在毛細血管和小靜脈中,讓皮膚變色。
尸體的溫度也開始下降,直到變得與環境一致。接著,尸僵——“死亡的僵硬”——到來了,最開始是眼皮、下巴和頸部的肌肉,接下來是軀干和四肢。人活著的時候,肌肉細胞會隨著兩種絲狀蛋白(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交錯滑動收縮和舒張。死后,這些細胞能源耗盡,蛋白絲就會固定在原位,從而導致肌肉僵硬,關節無法活動。
在尸體分解早期,這個生態系統主要由原本就生活在活人體內和體表的細菌構成。我們的身體是大量細菌的宿主;身體的每寸肌膚和每個角落都為特定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