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主要致死病因之一,而對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已成為各國生命科學研究的重點。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不久前刊登了文獻介紹使用三維細胞培養技術從胰腺癌癥病人組織中擴增和培養原代癌細胞類器官的成果。該項技術使得研究者有望直接使用病人的組織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快速而經濟的個體化的藥物測試。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Senthil Muthuswamy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院癌癥研究中心細胞生物學科主任。他在介紹本項研究時說到:'這些三維類器官實質上就是生長在培養皿中的微小腫瘤。他們保留了病人腫瘤細胞的特性和機能,因此可以作為腫瘤研究和治療的新型平臺。'這一項技術是他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研究時完成的。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黃凌博士。安大略癌癥研究所的多名研究員和醫生都參與了此項研究。目前Muthuswamy教授和黃凌博士在哈佛醫學院繼續該項研究。
在過去二十年里,科學家們已開始使用三維細胞培養技術來研究動物組織發育或是腫瘤的生長。作為最早該項技術應用的先行者之一,Muthuswamy教授的研究室使用細胞系來研究乳腺發育和乳腺癌的工作可以追溯到十五年前。而這一次的技術革新最為重要的特點是能夠直接使用病人本身的組織而非實驗細胞系來進行類器官的培養, 同時這些類器官又能很好的保留病人組織的病理形態和生物機理。而在這一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也發現腫瘤類器官能夠在體外保留病人組織本身對新型藥劑的敏感性。
Muthuswamy教授介紹說:'從研究的角度來講, 這種腫瘤類器官的培養方法能夠使我們有效的建立生物的活體組織庫。這種活體組織庫能夠被用來發現和驗證新型藥物,模擬和研究靶向藥物的抗性。如果我們使用一組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來研究藥物反應和基因突變之間的關系,我們就有可能了解為何一部分病人能有效的響應藥劑而另一部病人卻無法有效響應治療。由此,我們就能夠避免對病人使用不必要,無效的治療方法。從臨床治療的角度來說, 這一方法能夠幫助病人和醫生更有效的選擇治療方案。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院癌癥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教授Pier Paolo Pandolfi在評論該項研究時講到:'胰腺癌是很惡性的疾病。晚期病人和腫瘤已擴散的病人的生存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這就要求我們能有早期診斷和新型的治療方法。這項類器官培養技術使得我們能夠建立胰腺癌模型來研究和篩選藥物以用于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