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醫學科學院307醫院劉兵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高效捕獲稀有的造血干細胞前體,從而在單細胞功能及分子層面揭開了其發育過程的神秘面紗。“中國造血干細胞之父”吳祖澤院士稱之為“全球造血干細胞發育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19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論文。這是我國血液學研究者首次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
“前體”是體外造血干細胞再生的關鍵節點,具有深入挖掘價值和研究意義。然而,其在胚胎發育時期數量極其稀少。以小鼠為研究模型,每個胚胎主動脈區域存在數十萬個細胞,而其中真正的前體不足10個。因此,想要精確識別并分離目標細胞,猶如大海撈針。劉兵課題組得益于長期在造血干細胞發育及再生領域積累的豐富知識和經驗。為挖掘干細胞發育過程的“金礦”——分子調控機制,劉兵課題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從單個細胞水平揭示了整個造血干細胞發育連續階段的單細胞轉錄表達譜。他們從中發掘出富集前體的新標志,以及造血干細胞特化的信號通路、轉錄因子調控網絡、發育過程中細胞增殖特征等。此后,劉兵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袁衛平課題組合作,利用條件敲除技術發掘出特異性調控造血干細胞發生的信號通路。最后,通過組間比對,挖掘出極有價值的造血干細胞前體的“特征基因”。這些基因對于識別造血干細胞的特化過程以及指導體外再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