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團隊發表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的一篇題為《VCAM-1+胎盤絨毛膜間充質干細胞顯示出強有力促血管生成活性》的文章受到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高度關注。該文章闡述了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胎盤絨毛膜間充質干細胞(CV-MSC)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為理論走向臨床治療的重要一步。
許多研究已經證明,來自不同組織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對缺血性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有研究人員認為是由于間充質干細胞的旁分泌作用,然而機制尚不明確。
該研究分離了胎盤絨毛膜來源的VCAM-1+間充質干細胞亞群,在血管生成的不同階段以及不同水平上研究了VCAM-1+間充質干細胞和VCAM-1-間充質干細胞的性質,評估了其促血管生成能力,探討了其在缺血性疾病上的應用價值。
該研究顯示,8個血管生成基因(HGF、ANG、IL8、IL6、VEGF-A、TGFβ、MMP2和bFGF)高表達于VCAM-1+胎盤絨毛膜間充質干細胞;同樣,血管生成細胞因子特別是HGF、IL8、angiogenin、angiopoitin-2、μPAR、
CXCL1、IL-1β、IL-1α、CSF2、CSF3、MCP-3、
CTACK和OPG在VCAM-1+胎盤絨毛膜間充質干細胞中顯著增加。將VCAM-1+胎盤絨毛膜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到BALB/c裸鼠的缺血后肢,其下肢功能顯著改善,證明了VCAM-1+胎盤絨毛膜間充質干細胞具有良好的旁分泌促血管生成效果,可作為相關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
VCAM-1又被稱為CD106,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重要的黏附分子,被認為在動脈粥樣硬化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VCAM-1在早期胚胎發育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胚胎早期缺乏VCAM-1會導致胎盤嚴重缺陷。
韓忠朝團隊長期關注胎盤絨毛膜來源的VCAM-1+間充質干細胞(VCAM-1+CV-
MSC)。此前,該團隊就已經通過大量實驗認識到VCAM-1+CV-MSC分泌前列腺素E2的能力很強,能強烈抑制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人外周血單個核和臍血CD4+T細胞的IFN-γ和TNF-α的分泌,并能有效地降低CD4+T細胞內IFN-γ、TNF-α、T-bet、IL-21和IL-22的表達。基因芯片結果也顯示VCAM-1+CV-MSC表達更多的免疫相關基因,證實了VCAM-1+CV-MSC是一個具有很強免疫調節功能的亞群。
目前已有大量國內外研究表明VCAM-1可能參與血管生成。一般情況下,VCAM-1在靜息的內皮細胞低表達或不表達,但可以被各種炎癥因子誘導表達,如VCAM-1可在活化的血管內皮細胞中表達;CV-MSC可以組成性地表達VCAM-1,除了膜結合的形式,還有可溶性的VCAM-1存在。
因此,VCAM-1可以作為表面標記物來進行間充質干細胞優越亞群的篩選,為將來間充質干細胞在臨床上應用于治療心肌梗死、中風等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也為將來臨床治療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間充質干細胞亞群。
我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嚴重肢體缺血的外周動脈疾病呈多發病率趨勢,死亡率也逐年上升。目前的主要手術治療手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間充質干細胞的這種促血管生成特性受到臨床上的高度關注。
干細胞生物技術是當今生命科學領域前沿技術,在疾病預防、治療和抗衰老、美容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在我國,干細胞技術先后被列入“863”“973”等重大科研專項。其中,胎盤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具有免疫原性低、活力較強、無倫理問題等優點,成為近幾年研究的焦點。